• 网站首页

  • 关于我们

  • 产品展示

  • 资讯中心

  • 销售网络

  • 资质证明

  • 产品视频

  • 联系我们

  •  ◈ 快速导读:公司同意和大型制造除砂器(除泥器)生产厂家合作,厂总产品总产值几千万以上的公司,国家给公司免税百分之四十,减免五年。
    钻井除砂器的工作过程
    时间:2025-09-15 作者:超级管理员 点击:2次

    钻井除砂器是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固控设备之一,其核心功能是从钻井液(俗称 “钻井泥浆”)中分离去除粒径处于0.06 - 0.8mm范围内的砂粒、岩屑等固相颗粒,通过净化钻井液维持其性能稳定,保障钻井作业高效、安全进行。在钻井过程中,钻头破碎地层岩石会产生大量岩屑,若这些岩屑(尤其是砂粒)长期悬浮在钻井液中,会导致钻井液黏度、密度异常升高,不仅增加钻井泵、钻杆等设备的磨损,还可能堵塞地层孔隙、影响井眼清洁度,甚至引发井塌、卡钻等严重井下事故,因此钻井除砂器是钻井固控系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—— 上游承接处理大粒径岩屑的振动筛,下游为处理更细颗粒的除泥器、离心机等设备减轻负荷。

    钻井除砂器的工作原理以水力旋流器为核心,结合重力沉降与筛分辅助,具体过程可分为以下 4 个步骤:

    高压进料阶段:经振动筛预处理后(已去除粒径>0.8mm 的岩屑)的钻井液,在钻井液泵的高压输送下(进口压力通常控制在 0.2 - 0.4MPa),通过旋流器的 “切线进料口” 高速进入旋流器内部。由于进料方向与旋流器内壁呈切线角度,钻井液进入后会立即沿器壁形成高速旋转的螺旋流场(转速可达 1000 - 3000r/min),产生强大的离心力(离心加速度可达重力加速度的 100 - 300 倍)。

    离心分离阶段:在离心力作用下,钻井液中密度远大于液相(钻井液基液)的砂粒、粗岩屑等固相颗粒,会受到向旋流器内壁的 “甩向力”,随螺旋流沿器壁向下运动,形成 “外螺旋下降流”;而密度较小的清洁钻井液(含细颗粒)则向旋流器中心聚集,形成 “内螺旋上升流”。这一过程中,颗粒粒径越大、密度越高,受到的离心力越强,分离效率也越高,从而实现固、液两相的高效分离。

    固相排出阶段:沿器壁下降的砂粒等固相颗粒,最终汇集至旋流器底部的 “底流口”,以 “底流” 形式排出,通常底流中砂粒含量可达 70% 以上,部分设备会在底流口设置 “底流筛”(细目振动筛),对底流进行二次筛分,回收其中夹带的少量钻井液,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
    液相回收阶段:向旋流器中心聚集的清洁钻井液,沿中心轴向上运动,从旋流器顶部的 “溢流口” 排出,形成 “溢流”。溢流钻井液的固相含量大幅降低(通常砂粒含量<1%),可直接输送至除泥器进行下一步细颗粒分离,或根据钻井液性能需求部分回流至钻井液罐循环使用,完成 “分离 - 回收 - 循环” 的闭环。

    钻井除砂器通常由水力旋流器、底流筛、进料管路系统、溢流管路系统、底流收集装置及辅助支撑结构组成,各部件功能明确、协同工作:

    水力旋流器:是除砂器的 “核心分离单元”,也是结构设计的关键。其主体为圆锥形或圆柱 - 圆锥形壳体(材质多为耐磨铸铁、聚氨酯或高分子耐磨材料,以应对高速颗粒冲刷),主要由 5 部分构成:

    进料腔:位于旋流器上部,与切线进料口连接,作用是引导高压钻井液平稳进入旋流器,避免进料冲击破坏流场稳定性;

    圆柱段:进料腔下方的圆柱形区域,是钻井液形成稳定螺旋流场的 “加速区”,确保离心力充分建立;

    圆锥段:圆柱段下方的圆锥形区域,是分离的 “核心区”,随着圆锥内径逐渐缩小,螺旋流的旋转速度进一步提升,离心力增强,推动固相颗粒向壁面运动;

    溢流管:贯穿旋流器顶部中心的管状结构,其插入深度、内径尺寸直接影响溢流流量和分离效率,通常溢流管下端需伸入圆柱段内一定距离,防止顶部空气进入破坏内螺旋流;

    底流口:位于旋流器底部的窄口,其直径(俗称 “底流嘴直径”)需根据钻井液流量、固相含量调整,直径过大易导致清洁钻井液随底流排出(“跑浆”),直径过小则可能造成底流口堵塞,因此部分设备会配备可更换的不同规格底流嘴。

    底流筛:又称 “细目振动筛”,安装在旋流器底流口正下方,多为单层或双层的高频振动筛(振动频率通常为 1500 - 3000 次 / 分钟)。其作用是对旋流器排出的底流进行二次过滤,回收底流中夹带的钻井液(底流中通常含 10% - 20% 的钻井液),减少钻井液损耗;同时可进一步筛除底流中残留的少量细颗粒,提高固相排出的 “干度”,便于后续岩屑处理(如运输、填埋)。底流筛的筛网目数通常为 100 - 200 目(对应筛孔尺寸 0.075 - 0.15mm),材质多为不锈钢编织网或聚氨酯筛网,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堵塞性。

    管路系统:包括进料管路、溢流管路和底流管路,是钻井液输送的 “通道”。进料管路需配备压力表(监测进口压力)、阀门(调节流量)和止回阀(防止钻井液回流),且管路内壁需光滑,减少流体阻力;溢流管路连接旋流器溢流口与除泥器或钻井液罐,通常需设置缓冲装置,避免清洁钻井液在输送过程中因冲击产生二次混合;底流管路则连接旋流器底流口与底流筛,管路角度需合理设计,确保底流能顺畅流向底流筛,避免淤积。

    支撑与固定结构:通常为钢结构框架,用于固定水力旋流器、底流筛及管路系统,确保设备在钻井现场(多为振动、颠簸环境)中稳定运行。框架底部一般配备调节支脚,可根据现场地面平整度调整设备水平度,避免因设备倾斜导致旋流器流场紊乱,影响分离效率。


    相关新闻